10月10日,張家港廣大特材(688186.SH)發(fā)布了《2025 年前三季度業(yè)績預增的自愿性披露公告》:2025年前三季度,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達2.48億元,同比增長213.92%;營業(yè)收入達37億元,同比增長25.04%。更令人驚訝的是,公司扣非凈利潤達到2.4億元,同比增幅高達458.14%,幾乎翻了5倍。廣大特材,這家曾經(jīng)低調的特種合金制造商,正以一種近乎“爆發(fā)式”的姿態(tài),走進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。
業(yè)績爆發(fā):從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臨界點
“這不是簡單的周期回暖,而是公司長期技術投入與產能釋放的共振。”一位長期跟蹤廣大特材的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。從財報預告來看,廣大特材的盈利能力顯著增強,毛利率大幅修復。公司方面解釋,這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:
下游需求旺盛:風電行業(yè)持續(xù)高景氣,尤其是海上風電裝機量激增,帶動高端齒輪箱零部件需求快速釋放。
產品結構優(yōu)化:公司主動淘汰低毛利產品,聚焦高附加值的風電齒輪鋼、大型鑄件及精密機加工件。
募投項目達產:風電齒輪箱零部件項目產能逐步釋放,機加工設備利用率大幅提升;海上風電鑄件項目通過技術改造與工藝降本,實現(xiàn)滿負荷運轉,顯著降低單位固定成本。
“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訂單增長,更是單位成本下降帶來的利潤彈性。”上述分析師指出,廣大特材的毛利率水平已恢復至歷史高位,且仍有提升空間。
技術壁壘:高端制造的“硬通貨”
廣大特材的核心競爭力,來自于其在特種合金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。公司是國內少數(shù)具備“材料冶煉+精密成型+熱處理+機加工”一體化能力的企業(yè),產品廣泛應用于風電、軌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領域。尤其在風電齒輪鋼領域,公司是國內首批實現(xiàn)進口替代的企業(yè)之一,客戶涵蓋南高齒、采埃孚、明陽智能等國內外龍頭。
“風電齒輪箱是風機的‘心臟’,對材料強度、韌性、疲勞壽命要求極高。”公司技術負責人透露,廣大特材自主研發(fā)的高純凈度齒輪鋼,已應用于10MW級以上海上風電機組,技術參數(shù)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此外,公司還在核電、氫能等新興領域提前布局,部分高溫合金材料已進入中試階段,有望在未來打開新的成長曲線。
世衛(wèi)組織: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 造成8000余人喪生
世衛(wèi)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8日通報,迄今世衛(wèi)組織收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,造成8000余人喪生;為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