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“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”表彰大會獲獎代表采訪紀實
為表彰慢病管理行業中優秀的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,樹立行業榜樣,推動生活方式醫學的普及與發展,7月21日由北京生活方式醫學研究院與生命說(北京)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“誰是最可愛的人”第四屆表彰大會在江蘇南京隆重舉行。近5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、醫療機構代表以及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齊聚一堂,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。

實踐天使”等20余項獎項,覆蓋了慢病管理全周期的杰出貢獻者。為了彰顯優秀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的從業精神,組委會特舉辦了“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”優秀代表媒體見面會。希望,可以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深入了解生活方式醫學這個行業,對從業者少些誤解,多些支持,集結更多力量來促進生活方式醫學發展,從根本上推動我國慢病防控工作落地和實施。
劉思莉:500場沙龍喚醒一座城
新疆烏魯木齊市健玖緣健康咨詢服務公司總經理
在推行生活方式醫學過程中,劉思莉發現新疆各民族傳統飲食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健康智慧。如維吾爾族“皮牙子配馕”的飲食習慣,實質上是膳食纖維與碳水的科學搭配。她將這些傳統智慧提煉成“主食+發酵食品+新鮮蔬菜”的簡易公式,讓群眾通過微調飲食比例就能改善健康。
在新疆舉辦500場健康沙龍的過程中,劉思莉坦言最大的挑戰是改變“胖就是福”等傳統觀念。她創新性地培訓了一批各民族健康膳食指導員,用貼近群眾的方式傳播科學飲食理念。雖然文化差異帶來諸多磨合困難,但看到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改變飲食習慣,她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。
“500場沙龍不是終點”,劉思莉表示,要讓健康理念像坎爾井一樣,慢慢滲透到各族群眾的日常生活中,這場生活方式醫學革命正在新疆各地慢慢上演。

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優秀代表 劉思莉
胡容:從產后肥胖到健康管理師的成長之路
湖南省婁底市精英健康咨詢服務公司總經理
胡容因產后肥胖問題接觸到生活方式醫學,通過科學的體重管理不僅改善了自身健康,還幫助父母成功控制了糖尿病和高血壓。這一轉變讓她深刻認識到生活方式醫學對慢性病管理的價值,也堅定了她推廣健康管理的決心。
從健康知識小白成長為專業健康管理師,胡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。她運用專業知識幫助身邊朋友通過飲食和運動逆轉慢性病指標,并教會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。同時,她以身作則,帶領家人和孩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,從根源上預防疾病。
談及生活方式醫學的發展潛力,胡容表示,這一領域與國家“預防大于治療”的理念高度契合。她希望未來能與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,為“健康中國2030”貢獻力量,幫助更多慢性病患者擺脫疾病困擾,邁向健康生活。

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優秀代表 胡容
宋教授:從醫學教育者到健康實踐者的轉型之路
醫學院校副教授
作為醫學院校教育工作者,宋教授在從事醫學教育過程中,因自身出現肥胖、高血脂等健康問題,開始反思僅靠理論教學的局限性。這一契機促使她從臨床醫療教育工作者轉型為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,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。
“讓自己健康,有能力讓別人健康,同時培養更多健康服務人才”,宋教授用這樣一句話概括自己的職業理想。如今,她正致力于培養兼具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健康管理人才,為全民健康事業貢獻力量。這一轉型不僅改變了她個人的職業軌跡,也為醫學教育注入了新的實踐維度。

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優秀代表 宋維芳
李青海: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探索慢病防控新路徑
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路東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
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,李青海主任表示,基層醫療機構應主動承擔“健康第二責任人”的角色,與居民共同做好慢病防控工作。針對公眾健康認知現狀,李青海主任也指出居民日常健康管理存在的兩大問題:一是對改變生活習慣存在畏難情緒,二是對健康管理重視不足。他呼吁基層醫務工作者通過持續科普教育,促進這些問題改善。

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優秀代表 李青海
我們聆聽了多位生活方式醫學實踐者的真實故事與寶貴經驗。他們從自身健康困境出發,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干預,不僅實現了個人與家庭的健康蛻變,更將這份福祉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他們的實踐印證了“預防大于治療”的理念,展現了生活方式醫學在慢病防控和全民健康促進中的巨大潛力。
相信,在“健康中國2030”戰略指引下,生活方式醫學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期待更多醫療工作者、社區機構和普通民眾加入這一健康變革,共同推動從“以治病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為中心”的轉變。讓我們攜手并進,用科學的生活方式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健康,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持久動力!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世衛組織: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 造成8000余人喪生
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8日通報,迄今世衛組織收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,造成8000余人喪生;為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