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高云清,青山綠水,展眼四顧,地處嘉陵江上游,西秦嶺南麓,西漢水之濱的隴南康縣,全域皆是蔥郁怡人的“生態綠”。近年來,甘肅隴南康縣針對當地“山大溝深耕地少”的特點和“綠水青山佳泉多”的優勢,堅持“生態建設產業化、產業發展生態化”,放大生態優勢,做足山水文章,走出了一條“生態型”綠色發展之路。
一、山水“傳奇”|綠水青山撬動經濟發展

立足資源稟賦,謀求全域之變。甘肅省隴南市康縣位處西部欠發達區域,境內山巒起伏、溝壑縱橫,交通條件相對滯后,2018 年,全縣人均 GDP 僅達全國平均水平的 14%,發展的壓力與挑戰重重。盡管如此,康縣卻依托自然生態優勢,用綠水青山撬動經濟發展,點水成金。
俯瞰康縣,群山蒼翠,山巒起伏。生態之美,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。甘肅隴南康縣,位于甘肅東南部的群山環抱、層巒疊嶂之中,被譽為“人間蓬萊境,隴上九寨溝”,當地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6.7%,是甘肅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市。隴南也是甘肅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,有嘉陵江、白龍江、白水江、西漢水四大水系,大小河流3760條;水資源總量144億立方米,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,比全省人均水量多一倍,比全國人均水量多880立方米。康縣屬于地臺型沉積地帶,總厚度5000米 ~6000米,地層發育比較齊全,地下深層離子交換深度孕育;上萬年的積累沉淀,獨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該地泉水的清冽。
這片土地的青山綠水于康縣而言,是財富,是優勢,更是潛力。找到突破口后,康縣便以發展綠色產業、做大生態經濟作為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;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契機;以“提質增效、綠色發展”、打造“兩山理論”樣板工程為發展理念;為鄉村振興裝上“綠色引擎”。
隴山十九泉,就是康縣“綠色引擎”的一大例證。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當地飲用水產業的創新發展,成為隴南“特產”;更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,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工程。
二、經營“美麗”|打造康縣山水經濟新名片

為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地域標識度,“隴山十九泉”在品牌名、logo、水源、瓶型、標簽、工藝、品質管控等方面下足功夫。
隴山十九泉品牌名的“十九”別具深意,杜甫詩句有言“近接西南境,長懷十九泉”,《甘肅通志》記載:十九泉——味極甘美,邑中泉井無能出其右者。其意:一是代表隴南泉水多,二則有“十泉九甜”。品牌logo以“佳泉潺潺出深山 ,隴南十泉九甘甜”為切入點,表現水源地的自然生態文化,以及宜居易養之地。水源地位于隴南康縣陽壩鎮董小峪無人區,經權威檢測機構進行包括地質、低赫茲、抗生素、歐盟50項、GB8537等多項專業水質檢測,此處水源為上佳之選。富含偏硅酸、鈣、鍶、鎂等多種稀有礦物質。該水源地擁有973公頃的保護區域,水質潔凈無污染。經過6000米的巖石過濾,流出的高山泉水自然純凈,常年水溫穩定在15℃至18℃,口感柔和鮮甜。
久久為功,破土山野。經年累月的沉積,不遺余力的突破,才能成就出康縣隴山十九泉天然山泉水的“好水名片”?,F在的康縣,正在逐步實現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,真正讓大自然賦予的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。
三、“實力”擔當|一瓶瓶好水火爆“出圈”

堅持高標準、高品質理念,打造精品工程,做強好水工程??悼h每一瓶清冽甘甜的“隴山十九泉”,都肩負著”綠色使命“。
據了解,隴山十九泉天然山泉水是首個4A級景區鋪設輸水管道項目,山林輸水管線長18km,實現了原產地直接灌裝。貫 徹質量、環境、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體系,實施安全管理標準化、質量管理標準化,筑牢質量安全基礎管理工作,確保項目工程實現穩定生產、可持續發展;在水廠建設的過程中所引進的高學歷人才以及高素質農民共計165名,全部來自康縣本地,為公司的未來建設提供了充足且堅定的基礎保障。
目前,隴山十九泉已完成350ml和500ml規格瓶裝水產品的生產規劃,并重點投產350ml產品,滿足商務、集團定制用水及日常飲用水。“隴山十九泉”自投產以來已為康縣青龍山半程馬拉松賽、中建集團2024年職工運動會、中建智地璞園案場等活動提供定制化服務?,F下隴山十九泉已著手開發5L一次性桶裝水,著重于滿足泡茶、煲湯、嬰幼兒等家庭用水需求。

隨著一瓶瓶來自深山密林中的好水,不斷地流向全國各地,隴南康縣優越的生態資源,稀有的旅游環境會被更多人熟知,也會進一步帶動康縣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、加快全縣文旅康養綠色崛起進程,最終實現將康縣的區域優勢水資源轉換為經濟資源。
隴山十九泉,因水得名、因水而興。作為“兩山理論”樣板工程,隴山十九泉天然山泉水品牌,用好水助推鄉村振興,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與輻射帶動效應,已成為康縣山水畫卷中的神韻之筆。
關鍵詞:
世衛組織: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 造成8000余人喪生
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8日通報,迄今世衛組織收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,造成8000余人喪生;為遏...